5月1日,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将隆重开幕,届时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大国风采。在河北的展馆里,举世无双的避暑山庄,将会再次浮现在世界观众的目光里。打开历史的记忆之门,68年前,我们承德的“辉煌金庙”曾经出展过芝加哥、纽约的世界博览会,并且点燃了“东方文化热”。“上海街”成为了芝加哥城的街中街。被老外们称之为“辉煌的金庙”,就是现存的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。追溯这段历史,不光是我们承德人的骄傲,也会成为举全市之力在建的国际旅游城光荣的一页。
普陀宗乘之庙,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。它以楼阁殿宇之宏伟壮观闻名于世,更以寺庙与园林之浑然一体完美结合而驰名天下。寺内山间松柏成荫,沟谷花草烂漫,处处叠石映古木,古槐铺绿荫,庄严胜境令人流连忘返。
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恰逢乾隆六十大寿,次年是皇太后钮钴禄氏八十寿辰。西藏、青海、新疆、蒙古等地各族王公首领,都要求前来承德贺寿。乾隆异常重视这两次盛大集会,特令内务府仿前藏政教领袖达赖驻地拉萨布达拉宫,在承德修建此庙。乾隆三十二年(1767年)3月开工,原计划3年竣工,因施工后期失火,延至三十六年(1771年)八月竣工,占地21.6公顷。普陀宗乘是藏语“布达拉”的意译,故此庙亦称“布达拉”,因规模比西藏布达拉小,俗称“小布达拉宫”。气势虽逊于西藏布达拉宫,但其占地之广、体量之大却为内地寺庙所仅有。
万法归一殿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,意为天下各个教派总归于此,是全庙举行集会和庆典活动的中心场所。大殿隐于大红台群楼之中,履盖镏金鱼鳞瓦的殿顶高出群楼,金光闪烁辉煌至极。底部因三层群楼合围,影调阴暗,光照对比鲜明,造成了森严肃穆的宗教气氛,是内地宗教建筑中的瑰宝。清代从漠南、漠北蒙古千里迢迢到此庙奉香礼佛者络绎不绝。2002年,承德文物局高级工程师李琳莉,带领施工队整修此庙时,出现奇观:朗朗天空,竟放射出“七彩佛光”,持续了近3个小时。
那么,万法归一殿是怎样现身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博会的呢?“辉煌金庙”的复制品,又漂流到了哪里?这与瑞典探险家斯文·赫定有直接关系。
2009年12月15日,作为瑞典探险家斯文·赫定老乡的记者西蒙·基思乐,应市政府的邀请,随同一大批老外记者应邀采访了承德,为承德建设国际旅游城造势。
西蒙赞美承德的魅力,在《记者手记》里记述了瑞典著名学者和发明家斯文·赫定(1865年—1952年)发现“辉煌金庙”的经过。在19世纪20年代,斯文·赫定受企业家温森特·本迪克斯的委托,“选择了承德的须弥福寿庙,因为当地拒绝将这座寺庙卖给他,斯文·赫定就决定,以1比1的比例仿制须弥福寿之庙顶上的8条金龙。这个仿制品最终于1933年和1939年分别在芝加哥和纽约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(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),命名为‘本迪克斯喇嘛庙’。赫定一直希望他死后在家乡能够拥有一座中国寺庙,让瑞典感受在承德来自西藏的气息。‘本迪克斯喇嘛庙’于1986年抵达瑞典。至此,这个梦想终于得以实现。”